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守一方初心 担万斤使命
时间:2020-09-24  作者:顾珍妮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短短八个字,道出了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忘我之境。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检察人亦要守护好初心,勇挑肩头的重担,“甩开膀子”去奉献、实干、创新,为人民拉犁耕地,为“中国之治”贡献检察力量。

坚守“奉献心”,甘做孺子牛。鲁迅先生曾言“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我们在庄严地宣读检察官誓言之时,也许下过“为人民服务终身”的铮铮承诺。然而,面对案件的增多,有人抱怨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苦于晋升没有门路,“不愿放开手脚”,贪图清闲;面对案件的利益,有人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用权力为自己充腰包,“拎不清头脑”,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为此,必须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教育制度常态化,定期对检察人员“敲打敲打”。一手靠正面典型引路,激励大家对标先进,重温奉献的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一手靠抓反面教材,警示大家明底线、知敬畏,不迷途、快知返。而作为检察个人更应时刻“三省吾身”,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心态与胸襟,以“一言一行正修身,一笔一划写红廉”的作风和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做为人民奉献的孺子牛。

筑牢“实干心”,愿做老黄牛。李大钊先生有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检察队伍中从不缺乏“年办案量过百,总办案量过千”的实干家,他们发扬老黄牛的精神,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但也存在着堆砌数据的形式主义者、不能办案的本领退化者、不会办案的生搬硬套者、不敢办案的畏手畏脚者。为保证“踏石有印、抓铁有痕”,必须建立科学的案件评价机制,不单纯以数据作为考核指标,更注重办案的实效和群众的口碑;必须完善“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机制,倒逼检察人员主动提升业务能力;必须引导检察人员跳出“模式办案”的框架,不做机械的办案工,要将办案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人民的幸福相结合;必须运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通过“真干、能干、巧干、敢干”,筑牢实干之心,奋力为人民耕耘。

激发“创新心”,乐做拓荒牛。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59次强调创新。在法治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与时俱进,勇于拓荒。有人会说“创新太难,打破脑壳也没思路”。首先,创新确实需要“打破脑壳”,转变理念,它并非指做出多大的举世突破,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留意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抱有“寻找乐趣”的心态,去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制度。其次,“打破脑壳”绝非是“凭空想象”,而是要精熟业务、学深悟透,通过“厚积”才能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苗。再次,检察人员要培养“开放发展”的眼光,不要把视野局限在案卷的一亩三分地上,要学会结合大数据、无人机、智能系统等科技化、现代化手段发现线索、调查取证、分析案情。最后,大力表彰奖励创新的个人和团队,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通过创新,提高服务人民的质效,提供法治发展的活水。

只要心存人民,心向中华,一方初心不再难守,万斤使命亦会轻松。用情奉献、用心实干、用思创新,相信一定会抒写检察公平正义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