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在岳阳检察这片“星空中”,也有很多很多的“星星”。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性格,身怀不同的技能。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中独一无二的主角,都在闪闪发光,汇聚成漫天闪耀的星空……
为此,我们特地开设【检察星声】专栏,请每一颗“星星”大胆的分享自己的心声,以最真实的声音、最接地气的语言、最个性化的表达,展示岳阳检察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积极健康的奋进力量。
本专栏自创设以来,大家陆续分享自己的“星声”。今天,又带来了新一期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倾听“花开”的声音~~~
十年,我的检察时光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进入2024年的夏季,我来到检察系统正好10年。十年间,我们或许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和进步。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享受快乐。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成为了我们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01
网传的“陪考段子”
与检察院的意外相识
2011年9月,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我从日语专业转入到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那时,我的计划是毕业后从事涉外法务或者律师,并不知道自己将与检察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然而,毕业那年,网传的“陪考段子”却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上。
当时,班里有个同学想报考之前广东省化州地区的法院,但是因为地方较偏,没有同学报名和同行,便邀请我陪他参加考试。因此,为了陪他一起去参考,又不形成竞争,我便报了化州市检察院。结果真如段子,他“落榜”了,我却意外考上了。
2014年夏天,在这种机缘巧合下,我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包,怀着对检察工作的憧憬和好奇,走进了广东省化州市检察院的大门。当我们一群新人在政治部报到后,单位便安排了早一年进来的同事带领我们走遍了整个单位,并一一给我们介绍,同事们也边工作边热情地跟我们打着招呼。
在广东省化州市检察院参加党建知识活动
还记得,作为当时院里唯一一个外地人,同事们会在用粤语聊天的同时,怕我听不懂,于是他们又用不太标准地普通话跟我重述一遍,这种氛围让我感到无比的舒适和自在,也改变了我对检察院的认识:原来检察人不只是理性且严肃,同时也是充满温暖和热情的。
我想,我也要成为一个温暖且热情的检察人。
02
客观公正的立场
是检察工作的基调
刚进检察院,我被安排到公诉科工作,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一位给予我深厚影响的“师父”。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检察官,从检近三十年,当时公诉科的干警几乎都是他培养的。从师父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他告诫我,千万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被告人就是有罪”,一定要深入把握事实和证据,充分理解法律的适用条件,在庭审时通过释法说理让参加庭审的人员心服口服。同时对于法律文书的制作要保持谨慎地态度,特别是作为指控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起诉书,既要铿锵有力又要简洁明了,符合语法规范。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办理的公诉案件是一个团伙盗窃电瓶车的案件。经查,他们多次在深夜,游走于城市的各个街道和角落,沿途盗窃电瓶车。在撰写起诉书时,出于朴素的正义观和对犯罪行为的反感,我很自然地使用了“密谋”“结伙”“窜至”等词。看到这些词,师父当即把我叫到办公室,指出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用词应当中性,要避免使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
在日常的工作中,师父同样虑周藻密、有条不紊。他习惯每办一个案件,就用一个卷皮将相关的文书夹起来,防止文书乱放不好找,并用铅笔写上案件名称,等案子办结后又用橡皮擦掉,按要求打印好封面,并进行装卷。对于文件柜的案卷也会分类摆放,将未审结的、退补的、未判的、已判需整卷的都一一罗列整理。
师父的工作习惯让我耳濡目染,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深刻理解了检察工作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这也逐渐成为我后来工作的主基调。
03
身边的“检察之星”
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2016年6月,我通过遴选考试,回到家乡——临湘市检察院工作。在反贪局短暂停留后,于2017年3月开始从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当时的我对刑事执行检察还不甚了解。所幸,身边有一群优秀的“检察之星”,尤其是杨丹和肖娜妮(目前分别就职于湖南省检察院和岳阳市检察院),让我深受感触,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杨丹性格温柔善良,无论是讯问犯罪嫌疑人还是询问被害人,总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同时,娇小的她却又非常地担当作为。还记得,杨丹被借调到省扫黑办工作期间,一边忙着借调的任务,一边负责手上还未办理完成的工作。经常上午看到空空的办公桌,下午就突然发现她正端坐在电脑旁。前几次我还发出:“咦,你怎么回来了?”的惊讶,后来便也习以为常。虽然两地奔波,但她负责的案件依然审查入微,让我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而娜妮,不仅专业能力超群,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记得她在办理重大案件时,依然正常轮案,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印象最深的是她办理的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王某、刘某等19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该案在科室讨论时,娜妮用400多页的汇报材料,将复杂的案件事实逐人逐项进行梳理,通过细致地分析每一笔犯罪事实和证据,发现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让其他人能快速了解案情和证据情况,从而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工作方法,让我从中汲取了办理复杂案件的宝贵经验。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回忆起,我们之间的一个约定——“吃饭的时候不要讨论案件,不要一见面就讨论案件!”由于我们不在同一个办公室,每天在食堂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有疑惑的案件拿出来讨论。“我记得好像在哪里看过相关的规定,我回去后找找。”“有没有其他相关的证据……”等话语充斥了整个饭桌,导致吃饭经常也变成了一种工作讨论。虽然有约定,但每次吃饭和见面总会有人不小心打破约定,然后大家笑笑说:“下次绝对不讨论了!”
到了真正的“下次”,约定又被打破。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也从中不断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案件负责的责任感。
在桃林司法所通过社区矫正监管系统检查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还从网上购买了最高检编写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重点与方法》和《刑事执行检察业务培训教程》等相关业务书籍,一边跟着前辈学习经验,一边抓紧阅读相关业务书籍,逐渐掌握了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方法和规范,并对照相关要求,逐步开展和完善我院刑事执行检察工作。
04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两次参赛的最大感受
随着执检工作经验的累积,我被选入省院巡回检察人才库成员,积极参与了市院对郴州监狱、平江县看守所、汨罗市社区矫正机构、邵阳市看守所的巡回检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巡回检察方法,将巡回检察的工作方法代入日常检察工作中,特别是其中的大数据思维,提升了我们在日常检察工作中发现监督线索的能力,让我院的刑事执行办案数得到大幅提升。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参与巡回检察工作中,我也不停地结合工作实际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巡回检察工作。而“如何做好驻巡融合”,正好是我2023年10月参加的全省第三届刑事执行检察竞赛的试题,我获得了执检业务能手的称号。
所以,我经常会感慨:“所有主动学习的经历都是成长的必需,不要放弃每次学习的机会。”就是在这种观念的加持下,我又参加了2024年1月底的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荣获业务标兵称号。
执检业务竞赛备赛期间
回想起两次备赛和竞赛的点点滴滴,对我而言遭遇的最大问题便是——信心不足。参加执检业务竞赛时,每考完一项,都觉得自己无法进入下一项竞赛,无法全身心投入下一轮竞赛的备赛准备中。只有当确定自己进入决赛后,才能放下心中的焦虑,在面试环节实现由第20名前进至第11名的突破。而在参加案管竞赛过程中,比完第一天的业务监管和数据分析后,因为感觉自己表现不好,也产生些许自暴自弃的想法。幸而两次竞赛的领队都悉心指导,队友们都热情支持,不断给我加油打气,让我能够迅速调整心态,迎接下一场比赛。
回顾这些经历,我真正地感受到: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到底!我也相信,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执着,任何人都可以是检察工作的能手、标兵。
在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和案件管理业务竞赛中,分别获得“全省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全省“案件管理业务标兵”称号
作者简介
邓少军,男,1987年7月出生,现任临湘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三级员额检察官。
来源:岳阳市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